跳至内容
一、DivX 与 Xvid:开源与闭源的对抗
1.1 起源:MPEG-4 Part 2
- MPEG-4 是 MPEG(运动图像专家组)制定的压缩标准,其中 MPEG-4 Part 2 是视频编码的一部分,于1999年正式定稿。
- 与 MPEG-1/2 相比,MPEG-4 提供更高压缩率,适用于互联网视频传输。
1.2 DivX(闭源商业)
- 最初,DivX 的诞生颇具「黑客」色彩:
- 1999 年,一位名叫 “Gej” 的黑客将微软未发布的 MPEG-4 v3 解码器破解移植到 AVI,起名为 DivX 😉 。
- 后来被商业公司 DivX Inc. 收购并商业化,成为闭源收费软件。
- DivX 推出了认证播放器、DRM等商业功能,并广泛用于 DVD 播放器和网络视频中。
1.3 Xvid(开源反击)
- 一群不满 DivX 闭源政策的开发者分裂出来,创建了 OpenDivX,后来变成 Xvid(DivX 反过来拼写)。
- Xvid 遵循 GNU GPL 协议,是完全免费的开源实现,也基于 MPEG-4 Part 2。
- 技术上,Xvid 通常优于 DivX,压缩比更高,控制更精细。
1.4 恩怨:
- DivX 一度指责 Xvid 侵权,但由于 Xvid 避免使用 DivX 的闭源代码,始终未能立案。
- 两者成为 MPEG-4 Part 2 阵营的代表:商业(DivX) vs 开源(Xvid)。
二、H.264 / AVC 与 x264:开放标准的商业胜利
2.1 H.264 标准
- 2003 年,ITU-T 与 MPEG 联合发布了 H.264(也称 AVC, Advanced Video Coding)。
- 优点:比 MPEG-4 Part 2 提高 30~50% 压缩率,支持更高分辨率(HD,甚至 4K),适应性强。
- H.264 是一个「专利池」标准,需要付费授权,专利由 MPEG LA 组织管理。
2.2 x264:开源的突破
- x264 是由 VideoLAN 和 FFmpeg 社区开发的开源 H.264 编码器。
- 技术上,它的效率和画质一度超越商业编码器(如 MainConcept、Cisco、Intel)。
- 虽然开源免费,但仍需注意 使用 x264 并不等于不用交专利费,特别是用于商业发行。
2.3 恩怨:
- x264 在技术上击败了多个商业对手,却因专利问题一直无法合法内嵌在一些设备中。
- Google、Mozilla、Cisco 等曾因专利问题尝试扶植 VP8/VP9、Daala 等开放标准。
三、H.265 / HEVC 与 x265:性能与专利的困局
3.1 H.265 / HEVC 标准
- 2013 年,ITU-T 与 MPEG 联合推出 H.265(HEVC,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),压缩比比 H.264 再提高 50%。
- 更适合 4K/8K 视频传输,但编码复杂度更高,计算成本显著上升。
- 遗憾的是,H.265 的专利池分裂严重(MPEG LA, HEVC Advance, Velos Media),授权费用混乱,严重阻碍推广。
3.2 x265:开源实现
- x265 是 x264 作者参与的公司 MulticoreWare 推出的开源 HEVC 编码器。
- 支持 10bit/12bit 编码、高级压缩模式,但 CPU 占用率高、编码速度慢。
- 仍面临 H.265 的专利困扰,在部分平台(如浏览器、操作系统)普及受限。
3.3 恩怨:
- x265 没有达到 x264 的统治地位,H.265 专利混战为罪魁祸首。
- 大公司转而支持 AV1(AOM联盟),以打破专利垄断。
四、小结对比与发展脉络
编码名称 | 类型 | 基于标准 | 开源实现 | 专利收费 | 流行时代 |
---|
DivX | 商业闭源 | MPEG-4 Part 2 | 无 | 是 | 2000s 初中期 |
Xvid | 开源免费 | MPEG-4 Part 2 | 是 | 否 | 2000s 初中期 |
H.264 | 开放标准 | MPEG-4 Part 10 | 多个 | 是 | 2005~2020 |
x264 | 开源编码器 | H.264 | 是 | 是(需授权) | 2005~至今(广泛) |
H.265 | 开放标准 | HEVC | 多个 | 是(混乱) | 2015~2023 |
x265 | 开源编码器 | H.265 | 是 | 是 | 2015~2023 |
五、后记:新战场已开启(AV1、VVC)
- AV1:由 Google、Mozilla、Netflix、Intel 等组成的 AOM 联盟推出,完全免专利费,目标替代 H.265。
- VVC(H.266):H.265 的继任者,压缩率进一步提升,但仍为专利池主导。
总结:
- DivX 与 Xvid 是开源 vs 闭源的初战;
- x264 是开源击败商业编码器的经典之作;
- H.265 虽性能优秀却因专利混乱被拖慢;
- AV1 是对付专利壁垒的反击;
- 每一代技术背后,不仅是压缩率的较量,更是开源精神、商业利益、专利联盟之间的多方博弈。
图解:
🟧 DivX ;-)(1999–2001)
- 起于黑客破解微软 MPEG-4,标志着网络视频压缩的草创时代。
🔵 DivX Inc.(2001–2012)
- 商业闭源化后的 DivX,推动 DVD 播放器对 MPEG-4 的支持,但后期没能跟上 H.264 的普及。
🟢 Xvid(2001–2010)
- GPL 开源社区的反击之作,与 DivX 并列成为 MPEG-4 Part 2 的代表。
🟣 H.264 / AVC(2003–2020)
- 成为网络视频和蓝光盘主流,YouTube、iPhone、电视均采用;也开启了专利时代。
🟢 x264(2004–至今)
- 技术奇迹般的开源编码器,使 H.264 普及到极致,也令商业编码器望尘莫及。
🟣 H.265 / HEVC(2013–至今)
- 技术演进但因专利池混乱,发展缓慢,尤其在网页和开源领域不受待见。
🟢 x265(2014–至今)
- HEVC 的开源实现,性能强劲但普及度远不及 x264。
🔴 AV1(2018–至今)
- 完全免专利的开放编码器,Netflix、YouTube、Firefox、Chrome 等积极采用。
🟣 VVC / H.266(2020–至今)
- H.265 的继任者,压缩率更高,但专利问题依然未解,实际应用尚未大规模普及。